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

中共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共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委员会关于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泉信院委〔2022〕9号)
时间:2022-02-22 11:32:14 来源: 作者:

 

各基层党委、直属党支部、各单位:

  现将《中共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委员会关于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委员会

                                                                                                                  2022年2月22日

                                          

          中共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委员会关于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

 

  中共中央印发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首次把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写入党的条例之中,作为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抓好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必须从新的伟大工程战略高度,从健全党建工作体系路径维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硕士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和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建设两大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维护学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教育的重要指示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改革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党建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促进思想认识、责任担当、品牌创建、构建多方参与、优势互补、资源聚合、力量融合的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把党建工作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体推进的机制,将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成效作为硕士授予培育单位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学科专业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评价、学术成果评比、单位绩效考核分配等重要指标。促进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完善联系服务师生工作机制,为师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三、推进措施

  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校发展特别是围绕硕士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和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建设两大任务,把做好党建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任务一体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在“融”上下功夫,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上抓牢抓实,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一)以政治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正确办学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作为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谋划、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统战群团、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等工作,以政治引领汇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合力。

       二要坚定政治定力,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要强化政治历练,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机制,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织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和重点发展对象培训班,引导党员干部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

  (二)以组织建设造就一流干部人才队伍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汇聚一流人才、培养高素质干部,也必须依靠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抓全面、抓整体,也要抓重点、抓关键。院系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承担教学科研功能的主体单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党建和事业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要着力破解基层党建“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必须加强院系党的建设,抓基层强基础。要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制度,推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主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共同落实党建责任。抓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向基层延伸,发挥“双带头人”带动引领作用,汇聚和培育一流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更好肩负教书育人使命。

       二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握人才队伍的发展方向,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培养一大批热爱党、愿奉献的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坚定、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加强党对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唯帽子、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创设有利于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人才生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践行“一线规则”,带头联系专家学者。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脊愦笕瞬胖鞫务“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三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建设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并重,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保证事业发展后继有人。推进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双向流动、交叉任职,促进党建和业务能力双提升。抓好党务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两支队伍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夯实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抓好干部学习培训,提升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和战略视野,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三)以思想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初心使命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也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深化党的思想建设,最终体现在践行教书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

       一是要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等内容为依托,引导广大师生深刻把握“四个服务”“四个面向”的科学内涵,深入理解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根本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涵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行动自觉,推动各项工作回归育人本质。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自觉坚定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要聚焦泉州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专业优势,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服务。

      二是要厚植文化自信,铸就新时代大学文化精神。

      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之源,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丰富大学文化内涵。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为核心,坚持以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好大学精神凝聚工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注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展“四成”、“五在”教育,深化内涵,丰富载体,着力抓好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抓好课前10分钟、睡前1小时和周记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孕育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新文化、绿色文化,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积极构建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

  (四)以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党的领导、依法治校与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统一,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厚植大学治理现代化根基。

        要进一步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体系,逐步建立以大学章程为基础、基本制度为支撑、具体制度为抓手的“金字塔式”的制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完善民办高校的治理体系,保证学校党委在民办高校事业发展中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学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责任机制,落实好院系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制度,明晰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职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评价制度,构建符合国家要求、行业特色、学校实际的评价体系。

        二是要全面推进法治工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用法治思维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的基本任务要求,坚持依法办学,探索建立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覆盖全过程全周期的教育治理体系,把高校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普法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以法治激发制度活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推动“大学之制”向“大学之治”转变,不断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加快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以作风建设促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学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良好的工作作风。党建的成效只有体现在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上,才能真正得到认同、生发活力。必须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强化宗旨意识。

      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以解决师生迫切问题作为第一任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师生解难事、办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新方向新要求,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作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为师生服务结合起来,同学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和培育优良作风,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效。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管理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

       把作风建设有机融入日常管理服务,把服务师生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管理服务精细化,支撑保障精准化。坚持群众路线,聚焦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建设、资源配置、校园安全、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办实事、开新局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六)以纪律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

  加强学校党的纪律建设,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以纪律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就要聚焦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突出问题,严格教育、管理、监督,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自制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育人生态和学术生态。

        一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以党风正学风促校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纪党规警示教育,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常怀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用好师德失范“反面教材”,坚守学术良知,促进依法执教。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监督强化落实保障。

        坚持“严”的总基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纪律执行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制度,将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纳入校内巡视巡察,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纪律的强约束,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不懈纠治“四风”,引导广大师生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香港内部精准三中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